
賡續中華文脈,光耀復興之路
01-26
本報北京1月25日電 新華社25日播發署名鐘華論的文章《賡續中華文脈,光耀復興之路》,全文如下: 文化因創新而輝煌,文明因發展而精彩。 中華文明承載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脈,歷經千年風

營造天清氣朗的網絡文化環境
09-08
本報北京9月7日電 (記者張賀)按照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部署,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今年6月起共同開展凈網集中行動,目前取得階段

不良粉絲文化整治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08-03
新華社北京8月2日電 近期,相關主管部門整治不良粉絲文化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中央網信辦持續加大監管力度,深入開展專項整治,督促網站平臺調整產品導向和功能設計,進一步健全內部管理制度,

呂國英:中國牛文化千字文
02-05
中國牛文化千字文 呂國英 辛丑未到,牛已爆紅。 其實,并非牛年牛才牛。千百年來,牛一直且始終流淌在中華民族的血脈中、蕓蕓眾生的骨髓里。在國家、民族的精神坐標中,牛是特殊圖騰,所以有孺

邯鄲鄴城考古博物館開館,塵封千年歷史重現
12-18
12月17日,河北邯鄲臨漳縣的鄴城考古博物館正式開館,鄴城遺址出土的珍貴文物集中展出,其中150多件(組)為首次正式展出。 鄴城,位于河北邯鄲臨漳縣,有三國故地,六朝古都之稱。2012年,考古

為文化自信提供堅實支撐
12-01
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石。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燦若星河、綿延閃耀,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是中華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的深厚底氣。 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文明長河,

春節與傳統文化
01-12
高有鵬,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特聘教授。主要從事民間文化與民間文學史研究,出版有《中國廟會文化》、《中國民間文學史》、《中國現代民間文學史論》等學術著作。 編

國家強大缺不了優秀文化
12-26
國家強大缺不了優秀文化 □ 王 謹 觀天下 當今世界是個地球村 ,各國優秀傳統文化也應該交流和互補。為此,在本年度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萬家高峰論壇上,我就優秀文化的國際交流談幾點看法。 中

中華傳統文化普陀山論壇成功舉辦
11-04
普陀山論壇主席鄭正國(右)與原民政部原副部長陳虹(中)等合影 人文天地雜志浙江消息: 2019年11月1日至4日,有普陀山正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主辦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陀山論壇在佛教圣地浙江普陀山

2019 年9月23日 15:50:02 秋分 一、二十四節氣的追根溯源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幾千年乃至幾萬年的漫長實踐和智慧結晶。 很多人講述時總愛說我國的二十四節氣最早源于唐、宋或元、明

2019首屆山東昌邑柳疃絲綢文化節盛大開幕
09-16
315記者攝影家山東報道(張葆海 李帥 報道)金秋九月,丹桂飄香,碩果累累。在這秋日勝春朝的美好時節,由中共昌邑市委宣傳部、昌邑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共柳疃鎮委、柳疃鎮人民政府主辦,青阜農

專欄作者·張振海·文化奇觀·追根溯源·節氣解讀
08-23
期刊 報紙 網站 專欄作者張振海文化奇觀追根溯源節氣解讀 中國奉獻 文化奇觀 歷法指南 廿四循環 追根溯源 繼承發展 解讀節氣處暑 專欄作者 張振海 一、二十四節氣的追根溯源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

全國榜樣文化工作委員會第一次理事會在北京成功召開
08-20
華夏小記者網網訊(記者 馮偉生)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榜樣文化工作委員會(簡稱:全國榜樣文化工作委員會)第一次理事會8月18日下午14:00在北京星光影視園新聞發布廳召開。 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原副院長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新路徑
07-18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新路徑 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媒體行業不可忽略的重要使命。在華人頻道遺產中國欄目組的號召下,國內多家直播平臺開始主動建立合作,在各自戶外、正能量等板塊積極展示相關內

臨漳縣第三屆春季鄴城文化旅游周盛大開幕
04-30
4 月的古鄴大地,銅雀春深,風物宜人。 4 月 29 日,第三屆春季鄴城文化旅游周活動在河北臨漳正式啟幕。 臨漳這座曹操王都,正以嶄新的姿態,迎接著八方游客的到來。活動當日,來自各地的千余名

2019禪意優秀詩書畫展
03-15
2019禪意優秀詩書畫展 邀請函 各有關單位和藝術家: 參禪悟道,是人們修煉自己內心的一種方式。用書畫來表述自己對生命,對人生的感悟和理解,對世界的感受,是書畫藝術表現形式。佛造像,佛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