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海外文摘》雜志社、《散文選刊·下半月》雜志社主辦的“新時代,我們向柳青學習什么”座談會近日在京舉行。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高洪波表示,柳青用他的作品、用他的生命,完成了對自己的塑造,他的人民性、他的低調、他的樸實值得我們每一個作家學習。
著名軍旅作家王宗仁談及柳青對他文學創作的影響:“《創業史》我是在青藏高原斷斷續續從《延河》連載上看到的,在一次創作座談會上,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見到柳青。柳青反復說,《創業史》我要寫下去。像我這樣生長在柳青故鄉的作家,從柳青身上汲取了做人的養分,文學的養分。”
作家梁曉聲認為學柳青應學習兩點,一是柳青跟文學的關系,文學在柳青眼里接近于宗教;二是柳青對文學的態度,這決定了他怎樣理解農民、怎樣為農民代言。
柳青始終堅信作家要成功地塑造時代新人,其前提就是自己要成為時代新人。柳青在皇甫村深扎十四年,總是和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新時代創立的偉大事業之中。作家譚仲池表示,柳青始終高度關切時代進步和現實生活,赤誠為人民抒寫的情懷,永遠啟迪和激勵我們前行。
作家彭見明談到,《創業史》是一本能夠讓自己細看精讀的書,曾給初學寫作的自己上了很好的一課。“柳青不是以一個作家的身份,而是以終南山下堡村蛤蟆灘人的口吻來講故事。柳青的本事就是把日常寫成了宏大。”“我們感謝柳青,他用生動的筆真實地把這段歷史留在了文學的記憶中,也留在了時代的記憶中。紀念柳青,就是紀念新中國七十周年來我們見證的坎坷經歷,走過的艱苦的道路。”高洪波說。
(魯大智)